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反毒__紫錐花運動 (1012.09.21)


背景

政府為擴大宣示反毒,自83年開始舉辦「全國反毒會議」,迄今19年,但因新毒品層出不窮,其種類、偽裝形態及變異,不易完全察覺阻斷,故反毒宣導似難一仍舊慣,而有必要予以提高層次,以嶄新及系統性之作法加以有效因應。回顧我國近百年重大文化覺醒或風行活動,多起自校園,如民國初葉之五四運動、晚近60年代之校園民歌,均從校園發軔,擴散至社會,帶動沛然莫之能禦的風氣,引領了時代風騷。校園之於社會的其他系統,是一個相對單純的環境,因學生年輕識淺,涉世未深,對次文化的引誘抵抗力較弱,易受外力或有心人士的影響;但學生亦是一群有理想、熱情、自覺、自醒能力的青年或青少年,相信在優質的文化刺激下,能對當前不良風習予以批判,並做出正確的抉擇。我們認為人類施用毒品是一種嚴重的「病態文化」,為了消弭這種「病態文化」,依循以往歷史經驗,更認為應從有熱情、有理想的校園塑造新思維、新觀念,引導青年學子對自我生命的期許與熱情,以消除人類病態文化為21世紀的青年任務之一,並以兼善天下的抱負,將反毒的 紫錐花 運動由我國校園、社會再推向國際,讓全球國際社會共同奮鬥。

推動構想

  馬總統於101年6月2日 出席101年反毒會議之反毒博覽會時,在民間團體、教育部蔣部長及 總統傳遞揮舞「紫錐花運動」旗幟,宣示「紫錐花運動」,由校園推向社會,由國內推向國際,全球一起來,並爭取國際認同此一反毒意象及作為永久反毒代稱。「紫錐花」係北美菊科植物紫錐菊,為北美印地安人治療蛇、蟲咬傷敷料,晚近歐美企業予以製成健康食品,以其具有內服外敷之「健身」、「抗毒」的意象,故引為「反毒」的代表花卉。我國大多數成癮性毒品均源自境外偷渡及走私,以外來品種的紫錐花意象推動反毒並推向國際,較符毒品之移動路徑;而中華民族於清朝末年以降,受毒害深重,可謂禍國殃民、動搖國本,所以反毒的決心絕對堅定,以過來人身份引領國際社會共同推動,並以「紫錐花」做為世界性標誌。推動的方法上,初步建議世界各國也都能由校園開始推向社會,再由其國內推至鄰近國家,帶動區域國家及洲際之響應,使紫錐花運動蔚為世界風潮。

紫錐花的標幟



創作理念

用堅毅的勇氣淨化對毒品的依賴, 提倡健康互愛的心, 綻放生命的光彩。紫錐花標章、標準字設計以健康、開朗與榮耀為出發點, 建議以持之以恆的態度,反對濫用藥物。整體的視覺形象是盛開的花朵,也意味著燦爛的煙花, 煙花的核心是一個紫錐花雌蕊象徵, 意指紮根散播、健康活力、尊重生命。紫錐花標章的標準色設計以 絳紫色代表優雅與堅毅, 米駝色代表清淨與健康, 金黃色代表熱情與榮耀。整體設計引用紫錐花具堅毅挺拔的意象, 藉用其對人體健康、增強免疫力的民俗功效, 強調意志力的堅定, 傳達良好的拒絕毒品觀念, 呼籲全民除了勇敢拒絕毒品之外, 亦能勸諫周遭的人拒絕毒品誘惑, 成為一個「勇於向毒品說不」、「規勸朋友拒絕毒品」 的積極進取、自愛自信的健康公民。我們將用堅強的意志力抗拒不健康的誘惑, 用善心和愛心建立無毒家園, 讓公益慈善志業如花瓣美麗, 讓紫錐花的精神如煙花綻放, 大家攜手建立更美好的生活和擁有無盡的希望, 這份感動,這份醒覺, 到每個人的心,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小品文欣賞】 教導感恩

一名成績優秀的青年去應徵一個公司的助理工程師職位元,董事長從該青年的履歷上發現,該青年成績優秀。 董事長問:「是你的父親為你付學費嗎?」 該青年回答:「家父在我一歲時就去世了,是我母親付的。」
董事長問:「那你母親是在那家公司高就?」 該青年回答:「我的母親是幫人洗衣服的。」 董事長要求該青年把手伸給他,該青年把一雙潔白的手伸給董事長。

董事長問:「你幫你母親洗過衣服嗎?」 該青年回答:「從來沒有,我媽總是要我多讀書。」 董事長説:「我有個要求,你今天回家,幫你母親洗一次雙手,明天上午你再來見我。」

該青年覺得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回到家後,高高興興地要為母親洗手,母親 受寵若驚地把手伸給孩子。 該青年為母親洗著手, ...漸漸地,眼涙掉下來了,因為他第一次發現,他母親的雙手都是老繭,有個傷口在碰到水時還疼得發抖。 青年第一次體會到,母親就是毎天用這雙有傷口的手洗衣服為他付學費,母親的這雙手就是他今天畢業的代價。

該青年給母親洗完手後,一聲不響地把母親剩下要洗的衣服都洗了。當天晩上,母親和孩子聊了很久很久。

第二天早上,該青年去見董事長。董事長望著該青年紅腫的眼睛,問到:「可以告訴我 你昨天回家做了些什麼嗎?」 該青年回答説:「我給母親洗完手之後,我幫母親把剩下的衣服都洗了。」

董事長説:「請你告訴我你的感受。」
該青年説: 「第一,我懂得了感恩,沒有我母親,我不可能有今天。第二,我懂得了要去和母親一起勞動,才會知道母親的辛苦。第三,我懂得了家庭親情的可貴。」

董事長説:「我就是要録取一個會感恩,會體會別人辛苦,不是把金錢當作人生第一目標的人來當幹部。你被録取了。」

這位青年後來果真工作努力,深得職工擁護, 員工也都努力工作,整個公司業績大幅成長。假如一個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習慣了被人圍著、寵著,什麼都是以「我」第一, 父母的辛苦都不知道。 ...上班後, 以為同事都應該聽他的;當了經理後,不知道員工的辛苦,還要怨天尤人。這樣的人,會有好的學校成績,會有得意風光的一時,但社會上的這類人,都不能成大事,都不會感覺到幸福,都要跌跟鬥,那父母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呢?可以讓你的孩子住大房子,吃大餐、學鋼琴,讓他享受許多奢侈品, ...但你在割草時,也要讓你的孩子在大太陽下拔拔野草,在吃飯後,也要讓你的孩子洗洗碗,不是你沒有錢雇人,而是你真心愛孩子。
Have a nice day! 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 學會感恩。

一個人的核心價值(2012.09.14)

    台大校長李嗣涔在2年前開學典禮時勉勵同學在生活學習上要做到「四不」原則:考試不作弊、作業不抄襲、上課不隨意蹺課、腳踏車不亂停。今年9月李校長又在新生學習入門書院開訓前勉勵同學要做到「五要」的精神:要有創新的能力、要有主動積極精神、要有獨立判斷能力、要有從容人生觀、要有誠信正直的好品格。
    不管是四不」或五要」,我認為一個人的核心價值無非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而且「教養」是終身學習的歷程。要不斷惕勵自己:要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個體,不要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要有同理、協助他人的積極作為,不要自我設限、自私自利;要有安全的危機意識,絕不要嘗試輕易有危害生命的休閒活動;要努力鍛鍊自己強健的體魄,強化自己身心靈的澄淨與提升;要共同維護環境,營造整潔清幽的學習場所。如果每個人都能從自己最基本做起,大家肯學、肯做、肯付出、肯負責,我相信我們的校園是友善和樂,我們的社會是祥和溫馨,我們的國家會更進步、更文明。
    開學至今已經邁入第四週,期望每位同學都能步上軌道,配合老師的教學步驟及學校的各種活動,努力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小品文欣賞】『成熟的人是要改變自己來面對自己的問題...

一次在美國哈佛大學聽了一場演講,題目是如何做一個成熟的人,聽完以後感慨良多啊!原本以為自己很成熟,後來才知道原來自己還是不成熟的。
他的第一句話說:「 成熟的人是要改變自己來面對自己的問題 」,你想想看:在你週遭的家人、朋友、愛人中誰會去改變自己,不管改多改少,如果有在改,你將會發現他遇到了困難越來越少,處理事情來越來越得心應手,自然就會散發出成熟的魅力。
回想一下小孩子的行為模式,今天他要到一顆糖,他用的方法是吵、鬧、哭,他絕對不會想到把自己變的乖一點就有糖吃,各位想想看,你是否有一些觀念是錯誤的,違背了社會風俗而你卻不願去改變,只用一些藉口說,那是根深蒂固的思想,所以沒辦法改,那你跟小孩子的行為有什麼不同呢?你自己根本沒資格去衡量別人成不成熟。
因為別人至少有在改,只是慢了一點,你不能因為別人的學歷和生活的環境不同,就認為他不成熟,或許他做錯了事,觀念錯了都肯去修改,而你呢?
曾經有位學生在上課中問我說,她和她的男友已交往一兩年了,不過,她發現她男朋友好像進步很慢,好像都是她在拉拔他,所以,她要和她分手,不過,他男朋友這時才振作起來決定要努力,那位同學問我說,那我是不是要繼續和他在一起,因為,我覺得他好不成熟喔!
我只對她說,如果妳這時候離開他,妳是最不成熟的表現,因為,你們都遇到了困難,而妳卻把難題留下來給他一個人,自己就像鴕鳥一樣的躲開,所以,我建議妳在這時候要幫他成長,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妳的一句獎勵的話,妳的陪伴,妳的愛,都勝過其他人的一百倍一千倍,一個人,好不容易有想改想變的念頭,那只是剛開始燃燒的火,如果妳這時候離他而去,那就像拿一桶水把火澆熄了。
    如果,妳要離開他應該是他有成就時才離開,這樣才是成熟的表現,不過,我想妳這時候也不會想離開他吧?!
五年後那個學生回來謝謝我,當初要不是聽了我的話,他現在也不會是某年輕企業家的老婆了o
又有一次我在路上遇到一位搭便車了的少女,看她上車後紅著雙眼,我問她:「小姐妳沒事吧。」她卻哭了出來,她說他剛和她老公辦完了離婚手續,原因是太多觀念不一樣,我就跟她說,在美國做過一項調查,婚姻生活到六十歲還維持美滿的夫妻中,有99%他們的另一半都不是合乎當初他們心目中的人選,理念多半不相同,而且幾乎都是其中一個愛另一個多,我問他們,那為什麼婚姻還能美滿的維持呢?
他們說,如果遇到理念不同時,就是要提出來互相討論,而不是爭論,而且,要在適當的時機,例如約會時,洗澡時,睡覺時都是很好的時機,而雙方都要去改,不能堅持己見,明明是錯誤的觀念不去改,說什麼已經根深蒂固之類的話,哪只是逃避,是很不成熟的行為。
所以,我跟她說天下沒有完全相和的人,牙齒都會咬到舌頭了,何況是兩個成長在不同環境的人的人呢?
所以,妳要努力改變自己來適應他,他也要努力的改變自己來適應妳,不管是誰只要有錯的觀念就要改知道嗎?
三年後我在一場言講會的後台,再次遇到那位女子,她來謝謝我,說她那天回家後,馬上打電話給老公,把我的話說給他聽,現在,他們已經又結婚了三年有兩個小寶寶,生活上都沒有衝突,沒想到當初那麼不合的兩個人,現在生活卻很美滿。
各位朋友想想看你是不是有這些缺點呢,你夠不夠成熟呢?要說別人不成熟時,要先想想自己喔!

三「聲」有幸 (2012.09.07)

     開學至今已經一個禮拜,每天早上的校門口,都可以看見我們的生活教育組秀芬組長精神抖擻地歡迎同學走進學校,她宏亮的問早聲,總令人感受到將會是充滿朝氣的一天。有些同學大聲回應,也有些同學默默走過,似乎沒聽見。記得上禮拜校長跟各位同學提到:每個人都要努力涵養三隻手的氣度拍手、握手和舉手,拍手、握手都是一種友善的回應,人際關係的建立,就是在友善的回應中一點一滴累積。友善的人際關係建構友善的校園環境,友善的校園環境可以增進每個人的涵養跟氣度,也可以提升彼此學習的效益。因此,除了每個人要涵養三隻手的精神外,校長希望以後校園裡也可以聽到三種聲音:問候聲、回應聲和讀書聲。問候和回應是一種禮貌,有禮的社會,才稱得上是有教養的社會,也才是真正富足的社會,富而有禮不都是我們想要的社會嗎?讀書是每個人的基本任務,書本是賢達之人的智慧結晶,從讀書中去汲取別人的智慧,涵養自己的品行,增廣自己的見聞,擴展自己的視野,進而提升自己的能力。校長以此來勉勵各位同學,不要再三聲無奈,要三聲齊發,才會有幸福的到來。

 【小品文欣賞】  盲人

    漆黑的晚上,一個遠行尋佛的苦行僧來到一個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道路上,絡繹不絕的村民們你來我往。苦行僧走進一條小巷,他看見有一團暈黃的燈光,從靜靜的巷道深處照過來,一位村民說:「瞎子過來了。」瞎子?苦行僧愣了!他問身邊的一位村民:「那挑燈的人,真的是瞎子嗎?」他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苦行僧還是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根本就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也望不見紅花綠柳的世界萬物,他甚至不知道燈光是甚麼樣子?那它挑一盞燈,豈不令人可笑?
    他那燈籠漸漸近了,暈黃的燈光漸漸從深巷游移到僧人的鞋上。百思不解的僧人問:「敢問施主,真的是一位盲人嗎?」那提燈籠的人告訴他:「是的,自從我踏進這個世界,我就一直雙眼混沌。」僧人問:「既然您甚麼也看不見,那為何挑一盞燈籠呢?」盲人說:「現在是黑夜嗎?我聽說在黑夜裡沒有燈光的映照,那麼全世界的人都跟我一樣甚麼也看不見,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籠。」僧人若有所悟地說:「原來,您是為了給別人照明?」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我自己!」「為您自己?」僧人愣了!盲人緩緩向僧人說:「您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人碰撞過?」僧人說:「是的,就在剛才我不留心被兩個人碰一下。」盲人聽了,深沉地說:「但,我並沒有,雖然我是盲人,甚麼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更讓別人看到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了我。」苦行僧聽了,頓有所悟。他仰天長歎說:「我天涯海角奔波著找佛,沒想到佛就在我身邊。原來,佛性就像一盞燈,只要我點燃了它,即使我看不見佛,佛也會看得到我。」(轉載)

《結論》

在生活中,熱愛珍惜身邊的一切,我們就會感受到回饋來的溫暖與快樂,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身邊的所有人,點燃生命的那盞燈吧!這樣,在生命的夜色裡,我們才能找到自己的平安與方向。

友善校園從你我做起(2012.08.31)


最近在幾次的研習中,都會聽到教育局長講述三隻手的概念,勉勵大家要培養三隻手的精神,做好人際關係及努力求知的態度。第一隻手是拍手,每個人都要學會看見別人的優點,用正面思考的態度給予他人多多鼓勵,用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來成就自己的美德;第二隻手是握手,要建立與人良好的互動關係,以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文化氣息,所以,凡事理性思考,不講粗話,輕聲細語,從自己做起,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第三隻手是舉手,每一個人都必須透過學習來求取新知,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每個人若能保有謙虛的態度,不懂就舉手發問,日積月累後,就能擁有飽滿的知識。學校剛開學,每個人都是從新的學習階段開始,也期望每位同學都能涵養並發揮三隻手的精神,共同營造友善和充滿知識的校園。

 

【小品文欣賞】

    有一個人,他有四個兒子。他希望他的兒子能夠學會不要太快對事情下結論,所以,他依次給他四個孩子一個問題,要他們分別出去遠方看一顆桃子樹。大兒子在冬天前往,二兒子在春天,三兒子在夏天,小兒子則是在秋天前往。當他們都前去也都返家之後,他把他們一起叫到跟前形容他們所看到的情景,大兒子說那棵數很醜、枯槁、扭曲。二兒子則說,不是這樣子,這棵樹被青青的嫩芽所覆蓋,充滿了盼望。三兒子不同意,他說樹上花朵綻放、充滿香氣,看起來十分美麗,這美景是他從來不曾見到過的。小兒子不同意他們三人的說法。他說樹上結滿了果子、累累下垂。充滿了生命果子與豐收。
    這個人就對他四個兒子說:你們都是正確的。因為你們四個人是在這棵樹的四個不同季節前往,並且只看到其中一個季節的風景。他告訴兒子們不可用一個季節的風景來評斷一棵樹或是一個人,關於構成一個人是怎樣的一個人的要件,還有一個人生命的歡愉、喜樂、愛,只能在他生命的盡頭時候來做衡量。當你在冬天時候就放棄,你就會錯過你生命春天的盼望、夏天的美麗、秋天的收成。
   【結論】不要讓一個季節的痛苦毀掉其他季節的喜樂。不要因為一個痛苦的季節就對人生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