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環境與道德(2012.09.28)


    記得新生訓練時我跟七年級同學提到:「品德、健康、自然、能力」是一個人在一生當中必須擁有的基本素養。把「品德、健康、自然、能力」做為你生涯規劃的重要準則,更希望它能成為你日常行為上重要的依據。其中品德與自然就是環境與道德的關係,環境與道德是告訴我們,人類與環境互動的倫理關係,要尊重,要愛護,不能任意糟蹋與破壞。地球只有一個,而且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地方,它沒有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如果我們過度使用、任意破壞,人類生存將面臨重大威脅。隨手做環保是每一個人的基本任務,也許力量很小,但是,每個人都有共識,都能從自己做起,匯聚起來就是龐大的力量。從自己做起,讓我們的校園環境變得更乾淨、更美麗,成為最舒適、最優雅、最適合我們學習的地方。
    1011(星期四)下午,學校將有一場慈濟技術學院兒童劇場【環境與道德--幸福森林的傳說舞台劇展演活動,藉由環境保護行動來闡述「愛與關懷」的信念,同學們不妨拭目以待。
 

【勵志小文章】

有八種話不要亂講

古人說:“覆水難收”。講話就像潑水,潑出去的水無法再收回,講過的話也一樣收不回來,所以一句話要出口以前,不能不慎思。
講話是一門藝術,即使講好話,也要顧慮不能「洗臉礙了鼻子」,你講這個人好,得罪了那個人,話就講得不夠高明了。講不好的話,讓雙方聽了都不高興,當然就更不能講了。不好的話不能講,有些什麼話是不能講的呢?

一、喪志的話不能講
有的人經常喜歡講喪志、洩氣的話,其實人生應該接受別人的鼓勵,即使沒有人為我打氣,也要自我鼓勵。自己不鼓勵自己的志向,反而講些喪氣的話,當然就會自甘墮落。

二、負氣的話不能講
人在生氣時,往往不自覺的講出負氣的話來,有時是傷害別人,有時也傷害了自己。人在受氣的時候,最好是保持冷靜,不要隨便發言,因為氣頭上所說的話,往往很難聽,因此不能講。

三、抱怨的話不能講
人在不滿意的時候,經常說出一些抱怨的話,怨恨主管,怨恨朋友,甚至怨恨家人。你經常講抱怨的話,被別人聽到以後,借題發揮、搬弄是非,說你要對付這個人,要對付那個人,最後自己自食苦果,何苦來哉。

四、損人的話不能講
有的人輕浮,對人不夠尊重、包容,經常在言談之間講些損人的話,有時候是損人利己,有時是損人不利己。語言損人是一時的,但自己的人格被人看輕,所受的傷害是永久的。

五、自誇的話不能講
有的人在言談之間,喜歡宣傳自己、自我標榜、自我誇大,別人聽了必定不能認同,所以自我誇大並無實益,反而自我損傷。人要偉大,必須做出一些偉大的事業;偉大是要別人講的,不能自我稱大,自我還是謙卑為好。

六、不實的話不能講
佛教的“五戒”,“妄語戒”是其中之一。妄語就是“見言不見、不見言見,是的說非、非的說是”,也就是所謂“說謊”,是不實在的話。“狼來了”的謊話說慣了,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本來只有“一架飛機”,說成“十一架飛機”,到最後變成“九十一架飛機”,這是多麼可怕的謠言,這就是不實的話。

七、機密的話不能講
人事之間都有很多機密,包括家庭的、公司的;業務有業務的機密,國家有國家的機密。現在各個國家都很重視機密保護,如果你洩露了機密,會受到嚴辦,要負很重的刑責。所以,吾人應該養成不隨便亂說機密的習慣,你要對外發表機密之前,先要想到可能引發的不良後果,知道嚴重性,就不會胡亂開口了。

八、隱私的話不能講
每個人都有隱私,自己的隱私當然不希望被人知道,別人的隱私自己也不能講。
就算你揭發別人的隱私,沒有引起對方反擊,但已暴露了自己不厚道的性格。

人住房子,不但為了遮陽蔽雨,也為了安全,最主要的,是為了保護隱私;人穿衣服,一方面是為了保暖,同時也是為了遮羞蔽體,掩藏自己的私密。所以人要互相尊重,不可以暴露別人的隱私。

除上以外,當然還有很多不當的話不能講,甚至有很多不當的事不能做、不當的行為不能有。總之,“不當”的就不能說、不能做,如此才不會留下不當的後遺症。(轉載網路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