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6朝會我用三句話、一個典故向全校同學們再次強調閱讀的重要。
★三句話:
1.一個有閱讀習慣的孩子,他永遠不寂寞,因為閱讀可以獲得心靈的提昇。
2.閱讀可以取代經驗,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
3.當你打開一本書的時候,等於同時打開了通往世界的一扇門。
★一個典故:
三國時代,吳國大將呂蒙,年少時沒讀什麼書。國君孫權勉勵呂蒙說:「如今你執掌大權,應該多充實學問,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呂蒙說:「軍務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啊!」孫權說:「我掌權以後,明瞭了三史、諸家兵書,自認為大有幫助。你的天資聰敏,學必有所得,為什麼不讀書呢?孔子說:『整天不吃不睡的思考也沒用,不如努力學習啊!』漢光武帝在兵馬忙亂中,仍手不釋卷。曹操也說自己老而好學。為什麼只有你不肯勤勉自學呢?」於是呂蒙開始發憤讀書,甚至看過的書比讀書人還多。
話說呂蒙被視為草包,應該不誇張。呂蒙雖然屢建奇功,但書念得少,上書奏議還得找人捉刀。大概這原因吧,魯肅看不起他。周瑜死後,魯肅接替防守陸口,牽制荊州的關羽。有一次,魯肅路過呂蒙駐地,過門不願拜訪,有人勸說:「呂將軍功名一天比一天顯赫,不能再用過去的態度相待,應當前去探望。」魯肅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去拜訪呂蒙。
呂蒙設宴款待魯肅,酒酣耳熱之際,呂蒙問魯肅:「你擔當國家重任,與關羽為鄰,有何計策以防不測?」魯肅敷衍兩句說:「隨機應變。」呂蒙嚴正的說:「現在東、西方(指吳、蜀)雖為一家,但關羽如熊似虎,對付他,計策怎能不預先擬定?」說完,陳述了五套對付關羽的策略。魯肅聽了大為訝異,拍拍呂蒙的背說:「我本來以為你只有武略,沒想到你的才識到了這等地步。」
魯肅很高興的贊揚呂蒙:「學識英博,不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
呂蒙聽到贊美時,也很得意的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是什麼因素,什麼秘方,讓呂蒙脫胎換骨,從一介武夫變成見多識廣的將才?
答案是讀書,是和兵馬倥傯、舞刀弄劍無直接關聯的閱讀行為。
閱讀是儲備自己能力的重要途徑,能力越好、條件越佳,將來自己的工作職涯就有更多的選擇機會。甚麼樣的選擇就會決定你將來會有甚麼樣的生活,期勉大家一起來閱讀。
曾聽一個老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上午,有一位父親邀他的兒子一同到林間漫步,他的兒子高興的答應了。父子倆在一個彎道處停了下來。 在短暫的沉默之後,父親問兒子:"除了小鳥的歌唱之外,你還聽到了什麼聲音?"
兒子仔細的聽了幾秒鐘之後回答父親:"我聽到了馬車的聲音。 "
父親說:"對,那是一輛空馬車。
"兒子驚奇的問他的父親:"我們又沒看見,您怎麼知道那是一輛空馬車?"
父親答道:"從聲音就能輕易的分辨出是不是空馬車。馬車越空,噪音就越大。"
後來兒子長大成人,每當他看到口若懸河、粗暴的打斷別人的談話、自以為是、目空一切、貶低別人的人,他都感覺好像是父親在自己的耳邊說:"馬車越空,噪音就越大。"
那些有渡河經驗的人,在涉水之前,總會習慣地抓起一塊石頭投入水中以估計水深。水花濺得越高,河水也就越淺。
相反,那濺不起多大水花、聽不見多大水聲的地方必定深不可測……靜水流深,深水無聲。
馬車越空,噪音就越大。不顯山,不露水,不虛張,想必做人,也該如此吧!
以此來品人和感悟人生,我們將會注意到以平心靜氣的口吻與別人的談話,可以避免爭吵,以及學會更多的傾聽別人的聲音,而不是一味的強調自己的主張。
舒特曼:『走急的人看不見地上的釘子,煩惱的人享受不到幸福的日子。』
雨果: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