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希望教育 教育希望(2012.12.14)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觀點。孩子的受教權利不會因為智愚貧富性別而有所差別,這是有教無類的基本意涵,而因材施教則是在有教無類的必要條件下,讓每個孩子都能發現自己的優勢,進而展現自己的潛能。再則論語中談到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則是孔子教學的主要內容。透過不同領域的學習,每個孩子都能在最基本的禮儀當中適切地展現自己的能力,這是教育的功能與目的。所以,若把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六藝教學內容融為教育施行的體制與方針,則孔子全人教育的觀點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臻成熟,但為何到現在我們仍舊在大力宣揚這全人教育的宗旨呢?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似乎很難說服現代父母,也似乎每個家長會把自己成長過程中不足的部分加諸在孩子身上。每個人都是獨特而無法取代的個體,李白說: 「天我材必有用」,也唯有讓「天賦自由」才有人盡其才的可能。   
    這個禮拜有兩個活動在進行,班際拔河比賽及東方可頌宋代文化大觀教育展。首先談談班際拔河比賽,有一天我在南風樓五樓的迴廊望向迎賓廣場,發現兩個班級正在練習拔河,從兩隊互相敬禮、提繩、競賽到結束再敬禮的整個過程中,我看見孔子所謂的:「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君子之爭,本來就建立在相互尊重的機制上,風度絕對是比賽的基本要求,輸贏不過是在檢視團隊的合作與默契,有則嘉勉,無則改進。所以,比賽至今,我看見的是競爭中有和樂,在和樂中體驗團隊的合作與默契。 
    再則東方可頌的文化大觀教育展。藝文活動是促進心靈淨化的途徑之一,也是薰陶個人修為的最好方式,我一直有個期待,安溪國中可以是一所人文薈萃的校園。他可以透過周全的硬體設施,規劃精良的課程設計,讓琅琅書聲,可以涓涓長流,讓特有文化的營造,顯露溫馨幸福的氛圍。當然,這過程中最令人感動的是廿位藝術導覽小尖兵的培訓,他們台風穩健、口齒清晰流利、對導覽藝品勤做功課、深入了解,解說過程表現得可圈可點,這似乎是播下了藝術的種子,於是,期待他們萌芽茁壯,讓藝術扎根於校園,也讓藝文氛圍逐漸暈開終成氣候。
    學習是終身事業,是生命不斷淬煉提升以致圓熟的歷程,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從藝文的創作與鑑賞中,涵養「溫、良、恭、儉、讓」的人文特質。

【小品文欣賞】

     小時候,就常聽長輩教訓我們說:「你不能『吃一、挾二、想三、怕四』!」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嘴巴吃著一口菜,筷子也挾著第二份菜,心裡又想著盤中的第三份菜,同時又怕第四份菜被別人挾走!的確,有時候人「很貪」,貪到想把什麼都「弄到手」,但是,結果卻是什麼都「失掉了」!
     所以,古人說:「鳥飛於上,其慾在下,故死於網;魚潛於下,其慾在上,故死於鉤。」而蕭伯納也說:「人生有兩種悲劇,一是『慾望難遂』,另一是『慾念得遂』!」    「貪婪」是一種「負面情緒」,它把人的心越套越緊,也把理智矇蔽,使人忘記自己原來心靈的「富有」,最後反而變成心理上的「貧窮」。因此,「EQ高手」必須養成「自律」的習性,並且「戒之在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