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先苦後甘(2014.09.12)

    人們對「甜」的喜好,似乎是人體基因裡最不可動搖的元素,舉凡飲料、餅乾、糖果、糕點日常生活中最常食用的食物,無一不甜。當然,適度的甜度對人體健康有莫大幫助,根據醫學理論,糖類最主要的功能在於提供熱量,也就是身體一切活動的能量,它是人體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但現今許多人對它避之唯恐不及的原因,其實都是因為自己攝食過量。過量當然就有礙建康了。
    同樣的道理,「好逸惡勞」也是人類的最根深柢固的本性,適當的休閒和放鬆,對人體再衝刺的機能有正向的幫助,但是,如果我們一直沉浸在優渥、舒適的環境中,那麼不僅鬥志全然喪失,生活沒有目標,生命也就隨之黯然而失去光彩。
    剛開學,有機會跟幾位同學聊天,談到了一些暑假生活記趣,很顯然他們對於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到無比嚮往。然後,開學了,穿起制服、背起書包,對於千遍一律的課堂生活卻感到索然無味,甚至很想逃離教室,拒絕學習。我想這是缺乏文化刺激的環境裡,大部分孩子都會出現的行為,尤其在大都會邊緣的鄉鎮,受到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影響更是深遠,吃、喝、玩、樂,樣樣齊全,既快速又方便,雖然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只要放縱的習慣養成了,就要花更長的時間去修正。
    聊天中我問了同學,有沒有人看過一本書叫「不要急著吃棉花糖」?其中有一人讀過,於是我就請她說說書本的內容,聽聽她對書本所傳達的訊息是甚麼?「延遲享樂」簡單的四個字,就把這本書的精髓一言道盡。
    史丹佛大學的棉花糖實驗,隱藏著你一定要知道的重大秘密!「擁有成功的人生,從不吃棉花糖開始!」一個簡單的抉擇,就能改變一切。
    我們簡單地來介紹這本書︰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大老闆喬納森&他的司機阿瑟,兩個聰明才智差不多的人,為何在成就上相差了這麼多?喬納森有天跟阿瑟分享他小時候做過的一個棉花糖實驗,『這個實驗室探討小孩子能不能延遲享樂,對他以後所產生的影響。跟我一樣大的小孩被帶到一個房間,一次一個人,然後有一個大人進來,在我面前放了一塊棉花糖,他說在他離開的15分鐘,如果我沒有把棉花糖吃掉,等他回來之後,他會給我另外一個棉花糖當做獎勵。』很多小孩都難以抵抗棉花糖的誘因,在難熬的15分鐘內就吃掉了,但喬納森沒有,他後來也知道了一個結果:『那些沒有吃掉棉花糖,或者是掙扎很久才吃的小孩,在學校都表現的比一開始就吃掉棉花糖的小孩要來的好。』
    喬納森先生說:要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能不能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分享完這個實驗後,喬納森也慢慢的分享有關這個實驗的經驗給阿瑟,阿瑟開始改變自己,他想著如何將棉花糖理論落實到自己的生活中,他列出自己能做的事情,他記下每句有意義的話,當然他也自己實驗了屬於他自己的棉花糖實驗,一切都不遲,阿瑟在棉花糖理論的努力與薰陶下,他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努力去做,他可以拋下一些玩樂時間,因為他知道結果會是好的。
    在很多決定好的事情,遇上了眼前的利益與誘惑,我們常常都會把持不住自己,減肥的時候,戒菸的時候,你能抵過眼前美食與吸煙的快感嗎?下定決心要唸書的時候,你能抵擋住好朋友邀約出去玩的熱情嗎?常常一個念頭,可以轉變你的態度,甚至你的人生,凡事要想的長遠,成功的人不會拘泥在眼前的小利益,
就像棉花糖理論,那些可以忍住不吃的小孩,他們得到的是更多,棉花糖理論帶給生活中的幫助,絕對比你想像中的大,『目標+熱情+行動=平靜』這個公式是很值得學習與實踐的。列出你能做的事情,列出你想要達成的目標,然後培養你對這些事情與目標的熱情,帶著這些熱情去追,去行動,你會發現其實這些目標不是那麼遙不可及,只是你從來不曾做過這些行動,沒有想過這些事情,甚至你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自己的目標,你不列出自己的目標,你不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成功不是僥倖的,要成功或者要達成目標,不會太遲,只是你不要急著去吃棉花糖,等待對的時間吃了棉花糖,你得到的將會出乎你意料之外,將棉花糖理論串在生活中,讓自己也變成一個可以為了目標而忍住小利益的人,也讓自己更有熱情與行動力去達成自己的目標。
    同學們,你手中的棉花糖還在嗎?你要現在就享受棉花糖的滋味(提醒你,吃完就沒了),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呢?還是你選擇暫時拒絕你手中棉花糖的誘惑,等待對的時機再吃?人生苦樂一半一半,先樂必後苦,先苦而後樂,是不變的真理。

 

【勵志小品文】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分享)

    我們生命中的一切所願,其實不應該用「追求」,而應該用「吸引」。
    曾經,有一個人為了得到美麗的蝴蝶,便買來一雙跑鞋、一只網子,穿上運動服,追逐奔跑了很久,終於在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中抓到幾隻。可是蝴蝶在網子裡恐懼掙扎,絲毫沒有美麗可言。一有機會,蝴蝶就會飛走。這就叫「追求」。
    另一個人也很喜歡蝴蝶,他買來幾盆鮮花放在窗台,然後靜靜地坐在沙發上品著香茗,望著蝴蝶翩翩而來,心情猶如吸蜜的蝴蝶。這就叫「吸引」。
「追求」是從自我的角度考慮,忽視了事物內在的微妙規律,所以常常事與願違。
「吸引」則是從完善自我、奉獻自我出發,順應了天理,投其所好,因而皆大歡喜。「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請努力完善自己,創造自然的吸引力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