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014.06.20)幼兒園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畢業典禮,之所以別開生面,慎重其事,是因為在孩子學習階段中第一個結束與開始的里程點,也讓孩子體會他們即將進入正規的學習人生。
幼兒教育是孩子首次走出家庭投入團體,體驗學習人際互動的開始。少子化後,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珠、懷中寶,對孩子的未來充滿了希望與期待。但是,教養卻是一輩子的事情,就如同三字經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家庭、環境、社會、學校,是影響孩子一生行為的重要因素,尤其家庭教育更是主導孩子價值取向與判斷的關鍵主宰。
但令人驚訝的是:今早看到一則新聞:「台北市教育局宣布國小課後照顧延長至晚間7時。」我們不禁要問,這孩子究竟是誰的?雙薪家庭的忙碌與無暇,我們可以體諒,學校、安親班或許可以協助照顧,但孩子人格養成的教養歷程,並不是教師的角色可以取代。尤其在繁忙工商時代的社會,再忙的父母也不要把應盡的職責輕易讓出,終究這孩子還是回歸到家庭。
當天晚會尚未結束,席中有幾位家長與我談及今年有即將進國中就讀的小朋友,他們開學後可不可以留在學校,請老師督促他們寫完功課後再回家?我問說:「他們沒有辦法在家裡完成課業嗎?」他說:「我們真的有點管不動!」其實,我是有點難過與不捨。這問題不是有沒有老師願意留下指導孩子的功課,而是當我們看著台上這些可愛、活潑、認真表演的小朋友時,是什麼因素讓他們在幾年內就跟父母親的關係如此緊張?是不是因為安親班、才藝班、課輔班的角色早已取代父母親的職責?於是我說:「學校老師願意和家長一起來協助孩子的學習與成長。」這突然讓我想起每學期有四次總是讓人覺得冷清的親職教育講習。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棟材,家庭、學校、社會都有義務和責任共同擔負起他們成長過程中所需的支持和鼓勵,共同協助孩子排除學習障礙,引領他們發揮所長,奉獻己力。
【勵志小品文】大風無法搖撼一座山!
當別人對你說了一些刺傷你的話,批評你、羞辱你,你會怎樣?你會火冒三丈,氣呼呼地罵回去,或是忍氣吞聲地強壓下來?然後呢?你是否會愈想愈氣,整個情緒都大受影響?
有天,佛陀行經一個村莊,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對他說話很不客氣,甚至口出穢言。佛陀站在那裡仔細地、靜靜地聽著,然後說:「謝謝你們來找我,不過我正趕路,下一村的人還在等我,我必須趕過去。不過等明天回來之後我會有較充裕的時間,到時候如果你們還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再一起過來好嗎?」 那些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們耳朵所聽到的話,和眼前所看到的情景:這個人是怎麼回事?
其中一個人問佛陀:「難道你沒有聽見我們說的話嗎?我們把你說得一無是處,你卻沒有任何反應!」
佛陀說:「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應的話,那你來得太晚了,你應該十年前就來的,那時的我就會有所反應。
然而,這十年以來我己經不再被別人所控制,我己經不再是個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 我是根據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是的,
如果有人對你生氣,那是「他的」問題;
如果他侮辱你,那是「他的」問題;
如果他粗暴無禮,那仍是「他的」問題。
因為他要怎麼說,怎麼做,那是「他的」修養,你能怎麼辦?
讓我再重複一遍佛陀所說的:
「我己經不再被別人所控制,我己經不再是個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
我是根據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你是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